英文裏有個說法:You want something done right, do it yourself.
LGBT 同性戀團體現在應該有這個覺醒。要爭取自己的權益,要自己站出來。怎麼站出來?大遊行,記者會是遠遠不夠的。遊行只是大點名。記者會要看媒體的取向。要爭取權益就要組織。要組織就要人,要錢,要時間。
捐錢很難嗎?每個月只要少吃一次肉圓,或是少吃一次鹽酥雞,或是少喝一杯咖啡,或是少一次小型消費,就可以開始每個月固定小額捐款。組織經濟來源或許不充裕,但是絕對不會是主要的因素。主要的因素是同志團體的覺醒。這是權益的訴求,也是政治訴求。如果同志團體不能了解過去的訴求手段,己經被證明是完全失敗。不能改弦易轍,採取更積極的作為,婚姻平權在這一代是不會到來的。
Saturday, November 24, 2018
自己的責任自己負
Sunday, May 13, 2018
Fake it till you are caught red-handed
Monday, March 26, 2018
第一次文化大革命
中國的第一次文化大革命,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。
漢武帝即位時,媽媽(王太后)在,阿嬤(竇太皇太后)也在。朝內掌權有影響力的,都是這些外戚。這些人不是與漢武帝看法不同,便是與其他外戚官員互有嫌隙。漢武帝想要有一個方法把整批人換掉,好做自己想做的事。這時就要一個既創造時代潮流,又名正言順的中心思想,來推動人事變更。當時朝中流行的是黃老之術。政策內容多要求「輕徭薄賦、與民休息」。漢武帝於是找來了董仲舒等人上書變法。以孔孟儒學之名,行革命變法之實。把黃老一派的勢力,逐步汰換而出。
為什麼説那個變法是假文化之名,行革命之實?漢宣帝,漢武帝的曾孫,曾經如此訓斥他的太子(後來即位為漢元帝):「漢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雜之,奈何純任德教,用周政乎!」而他對一般儒生的印象,更是低劣。「且俗儒不達時宜,好是古非今,使人眩於名實,不知所守,何足委任!」這時距離漢武帝罷黜百家,最少也施行了六、七十年。這是劉家自己在家裏教育下一代,下一個皇帝的話。如果漢武帝的獨尊儒術,是真正的政治文化革新,那他的曾孫,這位律己甚嚴的漢宣帝,對兒子也許就不會説出這樣有逆先祖訓示的話。
Wednesday, October 1, 2014
奈何選賢與能
選賢與能的概念不適用於現代的民主選舉。
賢與能既不是候選人提名的標準,也不是當選後執行付與權責的原始動力。為什麼選民還用選賢與能來作為評薦候選人的第一標準?民主政治的基本假設在於「權力使人腐化,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」。選民要傳遞給候選人的信息不應該是期待賢能的想法。賢與能要不是暫時的,不然就是塑造出來的形象。選民有的權力一是讓候選人落選。落選的事實對於候選人事業、心理、及經濟上的壓力,和對政黨組織的震撼,是最有效的溝通。另外一個權力就是抑制公職人員的權責能力,形成當選後競競業業的壓力。
壓力來自於完整的投選機制。如果沒有完整的投選機制,選舉/罷免/創制/複決,人民是沒有真正的權力。沒有權力,卻期盼賢能,那是墮落。這也是一種形式的腐化。